【喜报】星天地
绿色催化与传感创新团队在生物分析传感领域连续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我院绿色催化与传感创新团队王燚教授课题组在生物分析传感领域取重要进展,相关成果连续发表于分析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自然指数期刊,中科院大类一区TOP期刊)。成果聚焦于生物标志物检测新方法的开发,为疾病诊断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方法和技术。
工作一:
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针对胃癌早期患者唾液中D-氨基酸(DAA)含量显著升高这一特征,开发出一种近红外光响应的Pt/Ti3C2Tx等离激元纳米探针,基于等离激元增强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构建了一种比色/光热双信号检测DAA的新方法。该方法应用于45例临床样本中DAA的含量检测和胃癌诊断,结果与临床诊断结论高度一致,对胃癌诊断的特异性达96.3%,阳性预测值达94.7%,准确率达97.8%。该工作不仅证实了DAA可作为胃癌及相关胃肠道癌症的有效诊断标志物,还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性高、非侵入性的唾液检测新方法,避免了传统活检等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的创伤。该成果以“Detection of d-Amino Acids in Saliva for Gastric Cancer Diagnosis Using Pt/MXene Plasmonic Nanozymes”为题发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重庆师范大学为论文第一单位,星天地
硕士研究生邓小会为第一作者,重庆师范大学王燚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张普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重庆医科大学及其附属大学城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为该成果的合作单位。
原文链接://doi.org/10.1021/acs.analchem.5c00279
工作二:
生物硫醇在人体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浓度异常会引发多种病理现象。然而,传统检测方法存在仪器昂贵、操作复杂、易受环境干扰、重复性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挑战,该工作基于暗场显微镜的高信噪比、高灵敏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结合单颗粒分析的浓度极化效应,构建了原位单颗粒光散射分析方法,实现了对生物硫醇的超灵敏检测。该工作首先合成了一种Au@Cu2O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利用Cu(I)与生物硫醇中巯基的特异性结合,触发Cu2O外壳瓦解崩塌,基于Au@Cu2O NPs探针散射光颜色和强度的变化,在较宽浓度范围内是实现了两种生物硫醇半胱氨酸(0.05-3 nM)和谷胱甘肽(0.1-10 nM)的高灵敏检测,展现出该方法对复杂生物样本检测的应用前景。相关成果以“In situ Single Au@Cu2O Core-Shell Nanoparticle Analysis-Enhanced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Biothiols Using Light Scattering Imaging” 为题发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重庆师范大学为论文唯一单位,星天地
硕士研究生李倩蘭为论文第一作者,夏畅博士和王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原文链接://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6909
稿件来源:星天地
2025年5月14日
一审一校:蒋忠伟
二审二校:刘冰
三审三校:王燚